你只看到“团省委副书记”,却不了解这项“工程”有多伟大
昨天,我们被一则新闻刷屏了。
大眼睛,苏明娟,2017年12月15日当选安徽省团委副书记(兼职)。
对此网友褒贬不一。
这个兼职,与共青团改革有关。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详见:权威 | 共青团全面进入“改革进行时”),其中提到要建设专职、挂职、兼职干部相结合,符合群团组织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干部队伍。 此后,挂职副书记、兼职副书记这两个职务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层级团委的新一届班子成员中。团委的书记班子从原来全部由团的专职工作者组成,变成了“专挂兼”相结合,挂职和兼职的副书记很多都是来自基层的青年、非团干出身。 挂职副书记需要服务满两年,但行政级别没有调整。每天“打卡”上班,且承担团委的分工,但是工资由原单位发放,不拿团委工资。 兼职副书记没有行政级别,不需要每天“打卡”上班,但在一些团委的重要活动和特定的场合,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出谋划策。 通俗的说,苏明娟担任的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只是给了她发挥特长的平台和条件,不仅没行政级别,还!没!工!资! 既然如此,那她为什么依然选择担此重任?这一切,还得从改变她的希望工程说起。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四五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 1986年,团中央派人在广西柳州地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经调查发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共和村,全村人2000多人,解放后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辍学率达90%以上。 下面这几张照片,还原了当年真实的偏远农村教育:
衣衫褴褛的孩子
这样的学校
没有桌椅的教室 用一口棺材当桌子,坐在草上上课
这样上课
这样考试
老师为了表示对记者的欢迎,写在黑版上二个字 学生们抄下来,但都写错了 原来老师只上过二年学
1987年4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寨怀村小学 戴红英老师背着不满五个月的小女儿上课 更让人揪心的是,即便只是这样,依然还有很多孩子面临着失学。
父亲说,就知道没好事,要不你怎么这么干活啊?
母亲说,你太不懂事了,一家人要吃饭,哪有你的学费?
这个失学的孩子,赤脚走在泥地里,背上背着砍柴的袋子,头上顶着轮胎内胎遮挡风雨。
还有这个孩子,她只有11岁,为了挣钱上学,一次背16块砖,挣几毛钱。“我要上学”四个字是她自己写的。 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这些孩子都将走上父辈的老路,砍柴、喂猪、务农,持续贫困,永远看不到希望……怎么办? 虽然《义务教育法》已经于198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是咱们国家太大了,底子太薄了,没钱啊!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称青基会)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希望工程”应运而生。 而那时,青基会的全部家底,只有团中央拨付的10万元启动资金和1万元的工作经费。 为了尽快募捐到资金,他们最初采取的是向全国各工矿企业发放劝募信,青基会印了大约50万份传单,动员工厂的青年工人帮着抄信封,青基会的每个人每天晚上也抱一大摞信封回家去抄。 用这样的方式,他们把13.7万封筹资信寄到了全国的工矿企业。 接着,在1990年1月,又向全国40万个工矿企业发出了宣传材料和劝募信函。 这样的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每一批信寄出去后半个月左右,都会掀起一个捐助的小高潮。 1989至1991年的三年时间里,希望工程总共资助了3万名孩子,建立起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同志曾专程到金寨县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工程选址 但这种手抄报的方法影响毕竟有限,如何扩大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希望工程之中帮助失学儿童,成为了摆在青基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1991年的一天,时任青基会秘书长的徐永光灵光一现,能不能效仿商业宣传,在一些媒体上刊登公益募捐广告? 随后,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国家级报纸上出现了希望工程的募捐广告,“我要读书”的声音响彻神州大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孩子。
无数爱心汇款单像雪片一样的寄往北京。
他叫赵渭忠,河北省军区原副政委,少将军衔,很多人叫他“希望将军”。1992年,他卸下戎装投身“希望工程”,把爱给了上不起学的孩子,这一干就是22年。 期间,他们全家累计捐款100余万元,还多方筹资,资助了1500余名贫困孩子,援建36所希望小学。他说: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解放军的战士,同时也是一名志愿者,我要永远做爱的桥梁、爱的纽带、爱的传递者。我的骨头是硬的、血是热的、爱是真的。” 把自己全部生命和精力投身希望工程的,还有他。
直到他92岁逝世。 网友在纪念白方礼老人的专题网页上如此评论: “一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简单生活;三百学子,35万捐款,他就这样感动中国。”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非常关心和支持希望工程。 邓小平曾两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并题词
没有之一。 截至2016年,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29.5亿元,资助学生5,536,000名,援建希望小学19,388所。 这意味着,有5,536,000名孩子和他们家庭的命运从此发生了逆转。 而苏明娟,正是这其中的一员。 1991年4月,苏明娟正上小学二年级,家里的境况,用她的话说: “全年的收入仅仅够全家吃三个月,父亲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下河抓鱼,用换来的钱,买点口粮,维持生计。” 外界的帮助,让苏明娟决心去帮助更多的人,大学期间,她曾组织同学去金寨县另一个贫困村支教。那个时候,孩子们上课的条件仍然非常差,教室四面通风,只有一个破屋顶。 这些经历,让她更加体会到了自己的幸运。 大学期间,苏明娟曾致信青基会,诚恳地要求自行退出青基会对她的捐助计划,以便帮助其他人。
“越穷的地方越需要重视教育,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希望。”
张胜利与孩子们在一起 火种只有传递,才能星火燎原,才能生生不息
现在的金寨希望小学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希望工程一对一助学”计划。
|